首页攻略手游攻略正文

徐晃关羽哪个厉害-三国杀厉害的几个界

发布时间:2024-07-25 07:55:36 来源:其它 作者:未知
徐晃关羽哪个厉害-三国杀厉害的几个界

三国杀厉害的几个界

NO1.界诸葛亮


控牌者得天下,在三国杀中武将技能虽然重要,但是都没有牌的作用性大,你有一推好牌才是最重要的。而能影响其下家牌质量的界诸葛亮可以说是最强的界将了。


NO2.界于吉


折磨王,每名角色的回合限用一次,你可以将一张手牌扣置当任意一张基本牌或者普通锦囊牌使用。当对方质疑时翻开手牌,如果这张牌是假的则作废,而如果是真的对手将获得缠绕技能。缠绕技能你不但不能质疑任何牌,而且你体力值为1时,你的其他技能都会失效。所以一般人根本不敢质疑界于吉。


NO3.界左慈


这个武将简直太欢乐了,拥有一切的可能性。在你游戏开始时你会随机获得三个武将,你可以随意使用一个武将的技能。每当你受到一点伤害你都可以获得新的一张武将牌。


NO4.界徐盛


这个武将的爆发力甚至不压力界黄忠,只要对方的手牌和装备数量不大于你,你的伤害 1比界黄忠更加的容易触发加伤害。而将对方血量同等的牌至于头顶更是让对方连吃桃子的机会都没有了。


NO5.界徐晃


真正的断牌大师,对徐晃来说最怕的则是没牌,而界徐晃完全解决了没牌的问题,只要断粮生效便会摸一张牌。


NO6.界黄忠


无视距离和闪的伤害王,你的手牌数大于等于对方时对方不能出闪,你的体力小于等于其体力时伤害 1虽然相比界徐盛差了一些但依然是伤害王。


NO7.界邓艾


邓艾是一个让人非常恶心的英雄,一般人杀他时都会默念,“你没闪,你没闪”而对方闪后又会默念“红桃,红桃”而界邓艾完全解决了红桃的问题。只要判定为红桃可以将其加入手牌?而红桃大部分都是闪或桃子,大大加强了邓艾的防御。


NO8.界孙权


变废为宝的专家,你不要的我统统要,在我眼里都是宝。而界孙权可谓是将变废为宝发挥到了机制。你将手中所有的牌制衡将多摸一张牌。要记住孙权眼里全是宝。


NO9.界孙策


普通孙策被人称为孙笨,经常没有觉醒就死了。而界孙策你想让他不觉醒简直太难了。界孙策将原先的1血觉醒变为了2血觉醒。不要问我怎么不让他觉醒,因为我根本想不到。


NO10.界曹仁


新的恶心界大佬的存在。在界曹仁的面前你甚至不敢放乐不思蜀,而你的装备牌也可能是他的。而他的装备牌甚至可以当乐不思蜀去使用。要问有多强自己去试试就知道了。

相传关羽奋力能战退许褚和徐晃两名猛将联手

演义里关羽武艺令人倍感疑惑,不管怎样,能够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实在显得武力惊心动魄,但后来五关斩六将之后遇到夏侯惇追来却无法击退夏侯惇,而且当时夏侯惇自信满满,并不许众兵将相助,更尴尬的是三十回合居然平手袁术大将纪灵,之后更不停同人战平手。仔细观察,关羽并非很厉害角色

历史上关羽真的叫徐晃“大兄”吗

哈哈,不就是叫一声大哥有必要这么较真吗?史书上确实有记载是称呼“大兄”,当然是否真的叫了那就不能确定了。

关羽叫徐晃“大兄”的出处来自于正史《三国志》,不过不是陈寿的原文,而是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援引的东晋史学家王隐所作的《蜀记》。原文如下:

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一般认为,陈寿惜墨如金,对于有疑问的史料,基本不予采信,所以《三国志》的原文比较短小精悍。同时,由于蜀汉不置史官,所以蜀汉的史料最为匮乏。故而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援引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史料,来自各个年代各种观点,供别人参考。其中,蜀国史料许多都来自《蜀记》,此书作者王隐,是东晋著名史学家,太兴年间,曾受命编撰晋史,后来唐代贞观年间重修《晋书》,王隐的《旧晋书》93卷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所以,王隐所写《蜀记》虽非正式官修三国史书,但其作为重要史学家,修史态度是受到肯定的。《蜀记》可信度不低。但毕竟已经是东晋时期的人,年代太久,他所写的材料,还是二人对话,真实度究竟有多少其实也很难说。

不过,关羽毕竟曾投曹操,与徐晃关系好也正常。加上徐晃作战确实足智多谋,用私教关羽的做法符合徐晃一贯作风。关羽与之聊的兴起,叫一声“大兄”,也就是一句大哥,正常得很。所以,我啰嗦了这么多,其实信不信由你,就是把信息列出来罢了。

关羽张辽徐晃什么关系

在战争年代里,由于生死之间的考验,最能够看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虽然有骄傲自大的性格,但是对人还是光明磊落的。他在曹营中有过两个朋友,分别是张辽和徐晃。那么他们之间的友谊究竟如何呢?

一、关羽与张辽的友谊。

在曹营中,关羽和张辽的关系最好。在白门楼上,为了救张辽一命,关羽不惜向曹操下了一跪。在关羽的一生中,只向曹操下过两跪。一次是为了感谢曹操赠送赤兔马,一次就是为了救张辽的命。关羽谢曹操赠马,是因为可以一日内骑千里马去见刘备,由此可见在关羽的心中,张辽和刘备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那么张辽对关羽如何呢?从表面上来看,张辽对关羽的深情厚谊也有相当的回报。在关羽被曹军困于土山的时候,是张辽亲自上山,和关羽“土山约三事”,救下了关羽。在曹操对关羽投降条件表示疑虑的时候,张辽出言劝解,让曹操答应了关羽。

在曹营中,张辽自然和关羽来往密切。曹操在百般拉拢关羽之后,一直没有看到关羽的回应。于是曹操派张辽去探听关羽的心意。关羽对张辽直截了当地坦白了自己的心意,自己受刘备厚恩,誓同生死,绝不背叛。不过曹操对自己也有厚恩,关羽决定立功报效曹操之后才离开曹营。

关羽的回答让张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他把关羽的回答报告给曹操,他害怕关羽会遭到曹操的杀害。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当年的沮授虽然才华盖世,就因为不愿意投降曹操而被曹操杀害。当时如果张辽不坦白地报告曹操,又怕引来无法承担的后果。

最后经过一夜的思考,张辽还是如实向曹操报告了关羽的心意。多亏曹操对关羽敬佩有加,这事才不了了之。我们从这一件事,就能够看出张辽对关羽的真正友情。他对自己的作为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自己与曹操的关系是君父的关系,与关羽的关系是兄弟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是不能超越君父的关系的。

二、关羽与徐晃的友谊。

关羽在曹营中的另一位好友就是徐晃,因为他们都是老乡,且性情相投,所以友情很深。徐晃也是五子良将之一,在投入曹营后身经百战,为曹操屡建功勋。他和关羽相处的那段时间里,得到了关羽无私的帮助。

在襄樊之战的时候,徐晃和关羽在阵前谈话的时候,徐晃就当面向关羽道谢。他说“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恩不忘。”正是有了关羽的言传身教,使得徐晃的能力更上层楼。他从曹军中的一员猛将,转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将。

但是徐晃与关羽的友情,比起张辽来更是让人齿冷。这是因为徐晃的功名利禄完全是从关羽身上夺来的。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在无人可派的情况下,派徐晃挂帅出战。徐晃毫不推辞,立刻率领曹军投入了战场。

在战场上,徐晃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多次击败关平、廖化的。为了击退曹军,受伤未愈的关羽率军出战。就在战场上,关羽企图以情谊感化徐晃的时候,刚刚还在与关羽叙旧的徐晃,却高喊出“若取得关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的口号。这一幕,让关羽内心震惊了。

面对关羽“大兄”的惊呼,徐晃对此的解释是,今天是国家之事,我不能以私废公。结果关羽和徐晃大战八十回合,撤军。徐晃在击退关羽后,受到了曹操的重赏。可以说,徐晃的功名,大多是建立在樊城解围上的,也就是建立在关羽身上的。

三、关羽与张辽、徐晃的差别。

我们看张辽、徐晃对关羽的态度,就能够知道他们之间真正的友情。关羽这个人对人胸怀坦诚,重情重义。在华容道上,因为感怀曹操昔日的恩义,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放走曹操君臣,这些人中就包括张辽、徐晃等人。

可是他自认为的好友张辽、徐晃对他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他们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在自身的仕途和关羽的友情中,张辽、徐晃最终选择的是自己的仕途。张辽明知道自己的报告可能会让关羽遭到杀害,他犹豫再三还是了关羽。

而徐晃的所作所为还不如张辽。张辽在做危害关羽的事时,还经过了一夜的犹豫。而徐晃在接到曹操对战关羽,为樊城解围的命令后,立刻就投入了战场。他一面与关羽叙旧,感谢关羽对他的教诲,却立刻翻脸不认人,高喊关羽首级的赏格,亲自直取关羽。

其实,张辽和徐晃都是一路人,他们对于关羽的态度,就是在不危害自己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和关羽称兄道弟。但是一旦这种友情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可以马上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和关羽刀兵相见。最让人齿冷的是,他们还可以为自己找到理由,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包装得光明正大。

张辽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是忠于自己的主公,自己的朋友是正当的。而徐晃寻找的理由是不能以私废公,面对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恩怨。其实,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荣华富贵。

张辽由于关羽,向曹操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将张辽放置在合肥,成为抵挡东吴的主将。而徐晃在击退关羽之后,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赞誉,得到了丰厚的封赏。曹操还把他的功绩推崇到与战国齐国复国那样的高度。

唯一吃亏的人就是关羽了,他的付出得到的就是这种回报。他真诚地把对方当作朋友,不惜在华容道上放对方一条生路,最终得到的只是背叛。关羽在考虑问题时并没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考虑的是他人的利益。这种作为完全违背了人之常情,得到这种结果也是必然的。

结语:

关羽在曹营中最要好的两位朋友就是张辽和徐晃了。在曹营将领都排斥关羽的时候,他们的友情让关羽十分感激。但是这种友情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那就是如果这种友情与他们的个人利益相时,他们会立刻抛弃这种友情。

虽然关羽在华容道上冒死放过他们,可是依然先后遭到了他们的,在襄樊之战中,还遭到了徐晃的反击。这是因为关羽的作为已经超越了人之常情,他过于强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最终,关羽求仁得仁,败在这些所谓朋友的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大将庞德和徐晃为何不惧关羽

曹操大将庞德徐晃为啥不惧怕关羽?

庞德不怕关羽,是因为:曹操派于禁带领七枝大军,援救樊城曹仁,庞德充任先锋,庞德本来很高兴,正打理行装,曹操却叫去谈话,话说的拐弯抹角、欲言又止、这让庞德很不舒服。曹操只好说,有人说你哥哥庞柔,给刘备服务,你当这先锋不合适,还是把印绶留给别人吧!

庞德是直性子、本来打算好好表现一番,已领受任务,却被背后议论黄了,心中气愤,一时忍耐不住,发了狠,对曹操表示,这次如不让自己当先锋,就当场死在丞相面前。曹操也是明白人,看了这情形,答应收回成命,让庞德仍按原安排,还当先锋。庞德还是觉得憋屈,在出征时,竟然作了一副,抬在军前,声称这不装关羽、就装自己!在此情境下,还能怂吗?于是,不论后面的路,如何艰难,也顾不上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后来事态的发展,可想而知。庞德要杀关羽,是十分困难的,不仅是关羽身居高位,武艺高强,最棘手的是,自己的直接上级--于禁,心中阴阳怪气、面上不冷不热,让庞德琢磨不透。生死一线的战场上,眼看关羽中箭,庞德飞马而出,即将斩首关羽时,却听到紧急收兵的鸣金之音,战场上的将军、士兵,对这十分熟悉,前面即使金山,听到这声音,也要立即返回,庞德杀敌立功的心,只能窝在肚子里。

不久,于禁“一将,千军受累”,连带庞德窝囊被擒,这时的庞德,只能死硬到底,伸着脖子等挨刀,哪里有退路?至于徐晃不怕关羽,则是另一回事情。继于禁庞德失败后,徐晃奉命第二次援救樊城,虽任务依旧,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徐晃与关羽是老乡、也是私人朋友,两人相互了解,徐晃的武力要逊于关羽。

出征前,曹操亲自召见徐晃,透露了一些绝密信息,就是这次去襄樊前线,不是孤军作战,孙权写来密信,已经准备从荆州背后下手,让徐晃想办法,把真真假假的消息,故意散布,扰乱关羽军心,试想,有了这定心丸,徐晃作为将军,还能再说怕吗?还有,徐晃知道,自己年龄,比关羽有十岁左右优势。

在关羽年近六旬时,近十岁优势可不得了!十九年前,关羽飞马下山,把二十合干败徐晃的颜良,一刀斩于马下,反衬得徐晃无地自容、不敢见人。可如今,好汉不提当年勇,听说关某还曾几次被射中,不说副将,估计光咱老徐,都够他关羽喝一壶。

果不其然,徐晃一路顺风,开始关羽蒙在鼓里,还勉强支撑,带着未痊愈箭伤,拚老命与徐晃干了八十合,受伤的左臂明显欠力,关平看见,赶紧鸣金收兵。随着荆州被袭传言扩散,关羽军果然出现混乱,待荆州后方被占,消息得到确认,徐晃军就像赶羊群,三下五除二,关羽就败得,荆州丢了,命也没了。(011)

如果关羽和徐晃继续打下去谁会嬴

关羽刮骨疗毒未痊愈。动左手舞八十二斤与徐大斧斗八十余合,不分胜负。已经赢了!按关羽义字当先的秉性,如右臂如常,也断不会对徐老乡下手。

反倒是徐晃,口中论乡情,手中挥大斧,打了个措手不及,占上心理武力上风,却得势不得分,先机尽失。关羽要没东吴背后来刀分心。早一刀背拍晃下马。毕竟,徐晃许褚双战关羽都败了!

曹操的两员大将,徐晃大败关羽,张辽大败孙

在三国前期,有三场防御战被称作曹魏最艰苦的城池防御战。这三场防御战分别是合肥之战、襄樊之战和陈仓之战。在这三场防御战中,尤其是以合肥之战和襄樊之战为最艰苦。在这两场防御战中,曹魏面临的处境十分艰苦,如果稍有差错,就会酿成大祸。那么,在这两场战役中,曹军的重要将领张辽和徐晃,谁的表现更出色呢?

一、合肥之战和襄樊之战的经过。

合肥之战是发生在刘备和孙权湘水之争后的战役。在当时,刘备和孙权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夺。最后刘备向孙权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随后,孙权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了起来,号称有十万之众,向位于淮南的要地合肥发起了进攻。

孙权之所以要向合肥发动进攻,一个原因是曹操当时率领曹军主力攻打汉中,淮南兵力空虚。合肥只有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率领的七八千人马防守。另一个原因是孙权在选择战略突破口,他在出兵淮南,攻占徐州,和出兵上游,夺取荆州这两个战略方向进行选择。孙权这一次率领全部机动兵力攻打合肥,就是想做一次最大的努力。

可是在合肥之战中,东吴却遭受了惨败。在这一场战役中,张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孙权刚刚到达,立足未稳的时候,就率领八百壮士给孙权来了个下马威。张辽杀入孙权的营垒,把孙权逼上了高冢自卫。在孙权攻打不下合肥而撤军的时候,张辽又率领部下突袭了孙权,在逍遥津险些生擒了孙权。

这一仗,张辽在东吴威名大震,东吴百姓连吓唬小孩都用张辽的名字。多年之后,张辽生病,孙权还告诫部下,说张辽虽然生病,可是也不能轻视他。

而襄樊之战则是关羽一生中打得最辉煌的一仗。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率领荆州主力出兵襄樊。在这一仗中,关羽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不过三万多人,面对曹仁在襄樊的守军七八千人,再加上于禁、庞德率领的三万援军,关羽丝毫不落下风。关羽利用当地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自然气象条件,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的援军。在这个时候,关羽威震华夏,风头一时无二,连曹操都考虑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徐晃在这个时候只带领了一万新兵,处于战区的防御二线地区,无力和关羽正面交锋。不过徐晃还是想方设法的挡在关羽的前面,遮蔽着后方的安全,直到曹操的援军到达。曹操从关中紧急赶回,向徐晃派遣了大批,还告诫徐晃,兵力没有集中之前,不得进攻。

徐晃在得到援军后,先是夺回郾城,又在野战中打败关羽,夺取了关羽防守严密的四冢营垒。恰巧关羽得知荆州被东吴袭取,于是率领撤退。徐晃获得了襄樊解围战的胜利。

二、合肥之战和襄樊之战对曹魏的危害影响。

如果我们要比较张辽和徐晃在两场战役中的表现,首先就要比较两场防御战对曹魏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两场战役中,曹魏都处于不利的形势,如果失利,对曹魏都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如果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失利,那么东吴就会控制淮南。接下来孙权就可能会出兵徐州,兵指北方。曹操当时主力在汉中,如果抽调主力回到关东,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一来,大部分徐州就可能会落入孙权之手,对曹魏的影响当然是很不利的。

而徐晃如果不能在襄樊之战中解围,那么襄樊就不可避免的会落入关羽的手中。这对曹魏的影响同样也十分不利。关羽在夺取襄樊之后,他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关羽不但得到了从江陵到襄阳之间五百里的纵深地带,而且这个地区三面被汉水和长江环抱,一面背靠群山。还有汉水和长江两条通道可以与蜀中连通。

这样一来,关羽就不会再惧怕曹操和孙权的夹击,进可攻退可守。关羽在荆州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威胁到曹操宛洛的根本重地。这使得曹操如芒刺在背,无法安眠。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对于曹操而言,关羽夺取襄樊的危害远要比孙权夺取合肥的危害大。这是因为双方的兵力、兵种不同而造成的。孙权的东吴,一直是以水军见长,这是因为东吴不产战马,无法组建强有力的骑兵部队造成的。这使得他们和曹军交锋,始终无法离开水路的庇护。孙权之所以屡次攻打合肥,就是因为合肥临近水边,可以利用水军的缘故。后来曹魏将合肥迁移了二十里,离开水边,东吴的进犯就减少了很多。

正如吕蒙和孙权两人计议的一样,就算是东吴夺下了徐州,可由于陆军实力太弱,至少要万去守卫。即便如此,东吴也不一定能够守住徐州。所以说,就算是当时孙权拿下了合肥,他也不可能再向北方深入多少。在没有水军庇护的地区,东吴的随时都会遭到曹魏铁骑的袭击,寸步难行。因此,孙权夺取了淮南也终究会无所作为,对曹魏威胁并不能算很大。

可是关羽夺取襄樊就完全不同了。关羽率领的堪称当时最精锐的。他的,兵种齐全,不但拥有步兵、骑兵,还拥有水军,训练有素。而且关羽拿下襄樊后,就会形成席卷之势,由此造成的连锁反应,会给曹操带来灭顶之灾。

关羽的在稳固的建立了荆州根据地后,就可以利用北方百姓反抗曹魏统治的机会,向曹魏的腹心地区发动攻击。在当时,北方遍地起义军都打着关羽的旗号,等待关羽的到来。可以说,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十分危急。这使得曹操在褒奖徐晃时说,“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从这里就能够看到,曹操把襄樊之战比成生死存亡的战役。对于张辽的合肥之战,曹操却没有这种评价。从这方面来看,襄樊之战对曹魏造成的危害要远比合肥之战大得多。

三、进攻方对战役的态度差异。

孙权在合肥之战中,率领十万人马,却打不下张辽等人率领七八千人守卫的合肥。虽然说有张辽作战勇敢的原因,孙权对战役的态度也决定了战役的成败。当时,孙权对于合肥的攻击,态度是一种试探的态度,并没有坚决要夺取合肥。

孙权是想趁着曹操率领主力攻打汉中的机会,率领对合肥进行一次突袭。他率领那么多人马,就是想依靠人多势众来吓唬曹军,想不经过激烈的战斗就占领合肥。同时,孙权在北进徐州和西进荆州的战略方向上犹豫不定,还想通过这一次进攻,试探一下曹军在淮南的虚实,好为下一步选择战略进攻方向做依据。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对合肥的进攻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进攻。孙权并不想为此消耗自己的实力,影响自己下一步的战略行动。因此,孙权的在这一次战役中束手束脚,根本就看不到一点积极的行动。相反,窥破了孙权动机的张辽率领的,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给了孙权意想不到的打击。孙权见势不妙就马上撤退了,虽然在撤退中遭到张辽的袭击,不过也有惊无险。从这方面来说,张辽在合肥战役中遭受的压力是比较小的。

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对曹魏的态度跟孙权完全不同。关羽在刚开始对襄樊的作战,可能是抱着和孙权一样的态度,那就是对襄樊进行袭击,然后依据具体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作战。可是,随着战役的继续,关羽的态度慢慢产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关羽发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作战如果能够成功,即便是蜀中不做配合,自己也可以独力进行北伐。这个机会在关羽水淹七军后,表露得更加明显。当时曹魏的统治危急到了何等地步,如满宠所言,曹仁如果从樊城一撤退,洪河以南的地域就必然落入关羽的手中。

而且关羽将伸展出去很远,还联络各地反抗曹操统治的。如果襄樊之战胜利,关羽就可以趁势北伐。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统治就岌岌可危了。关羽对于曹魏的态度,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与孙权的态度完全不同。从这一方面来说,徐晃面对的关羽要比张辽面对的孙权难对付的多了。

四、两场防御战的难易程度。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从难易程度来说,肯定是襄樊之战的难度超过了合肥之战。这是因为,从两者进攻方的决心、意志来说,襄樊之战是志在必得,而合肥之战则是浅尝辄止,患得患失。

从进攻方的将领来说,襄樊之战中的关羽是当世名将,他的部下兵种齐全,训练有素。而他面对的徐晃,则是手下新兵居多,士气低落。至于说合肥之战中的孙权,那更是一个笑话。连他的哥哥都说他带兵打仗的能力有限。孙权只是想依仗自己的人多,到合肥捡个便宜。谁知道遇上骁勇善战的张辽,再加上自己手下除了水军外,步兵战斗力有限。所以,孙权在合肥之战中被打得狼狈不堪。

从战役当时的形势来看,合肥之战中,当孙权前来之时,张辽早就严阵以待。曹操早在很久之前就留下作战的策略,抓住了孙权的弱点。张辽依靠自己能征惯战的陆军,打得孙权夺路而逃。

可是在襄樊之战时,徐晃面对的是刚刚获得水淹七军辉煌胜利的关羽军。在当时,整个战区的形势已经遭到破坏,曹军已经失去了严密的防线,剩下的兵力被分割两处,各自为战。在这种危急关头,徐晃能够击败关羽,解除樊城的包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从两场防御战的难易程度来看,徐晃的襄樊之战远远超过了张辽的合肥之战。

结语:

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和合肥之战中,击退关羽的徐晃和击退孙权的张辽,是曹魏力挽狂澜的将领。不过,在对这两场战役进行评估之后,两位中表现最出色的将领非徐晃莫属。

这是因为两个战役的进攻将领的能力,攻击的意志和造成的后果所决定的。张辽面对的孙权作战能力低下,根本就无法和关羽相提并论。而且孙权对合肥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和关羽的拼死必得的攻势也无法比。而合肥丢失与襄樊丢失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些方面比较,张辽击败孙权是比较轻松的。在这一点上,关羽对东吴的战斗力也是十分鄙夷的。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而徐晃为襄樊解围才是真正的硬仗。因此,如果评价两者在战役中的表现,徐晃的表现要更突出一些。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徐晃武艺与关羽相当,单挑输给了颜良,为何

不知道为什么题主会认为徐晃武艺和关羽相当,徐晃的武艺一直差了关羽一大截,所以曹操才会去请关羽来战颜良。

徐晃和关羽第一次交手是在下邳土山之战,徐晃和许褚两人联手断关羽的后路,结果却被关羽奋力杀退。有些人认为因为曹操是想收服关羽,事先会交代徐晃和许褚两人不要伤了关羽,所以影响了他们的发挥。但是即使两人有所保留,以二对一却还是不能挡住关羽,如果徐晃和许褚两人单独上的话,即使全力出手肯定也不是关羽的对手。

在斩颜良之后的延津之战也证明了这一点,文丑击败徐晃以后遇到关羽,但是却被关羽三个回合就杀的心怯逃跑,关羽明显要比徐晃强的多。

徐晃唯一一次打平关羽是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沔水之战,两个人大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负,不过这次关羽是右臂刮骨疗毒以后伤势未愈,用不上力气而已,所以不能作为正常状态下两个人武艺水平的对比。

综合来看,在正常状态下徐晃显然远不如关羽,所以颜良击败徐晃以后,程昱会向曹操建议去请关羽来助战。而曹操听了也不是担心关羽不是颜良对手,只是怕关羽立功以后会走,而曹军其他将领也没有异议。

当然,关羽斩颜良有对方措手不及的因素,不过从他后来三个回合就杀的文丑心怯看,颜良即使有准备,两个人对垒厮杀,颜良也不是关羽的对手,所以曹操去请关羽来还是对的。

关羽大战徐晃八十合最后谁赢了

关羽带伤作战,力道不足,徐晃正处春风得意,志在必得,但关羽尚能对阵八十多回合,等于只有一半功力,可见关公之神勇。

樊城之战,关羽结局如何

襄樊之战,关羽先擒魏将于禁、斩杀庞德,威名大震,曹操大惊,欲迁都避关羽的锋芒。这是关羽带兵最辉煌的时期,以五十八岁的高龄,为蜀国开疆扩土,有雄霸天下之姿,令人神往。

当时曹操对于关羽已经无计可施,一边遣使臣致书东吴,愿割江南之地,封赏孙权。另一边派大将徐晃率精兵五万,驻扎杨陵坡,抵挡关羽大军的锐气。

若这时东吴孙权不出兵,关羽可不可以抵挡住徐晃?我认为关羽完全能抵挡住徐晃,至于能不能攻下樊城?这要看魏军的反应,增援是否能及时赶到。

我们根据史料,作出如下分析:

当时关羽已取得荆州、襄阳之地,并在长江边多设墩台,形成烽火台,提防东吴。荆州之地,关羽只剩樊城未取。

且樊城刚经历水灾,曹军军心涣散,守将曹仁都有心弃城。

曹军众将,无不丧胆,慌忙来告曹仁曰:“今日之危,非力可救;可趁敌军未至,乘舟夜走,虽然失城,尚可全身。”

后满宠向曹仁谏言,失樊城,会致许都于危险之境,曹仁恍然大悟,才严命死守樊城,顽强抵抗,静待援军。

关羽这边,几场大胜,军心大涨,若无东吴偷袭,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前可进攻樊城,后可退据襄阳,完全可以跟曹军长久作战。

而徐晃领兵时,曹操对他的期望是抵挡住关羽,意在帮曹仁守住樊城。两军还未交战,徐晃这边气势就弱了。

关羽在曹营时,就是排名第一的武将,他和徐晃彼此都很熟悉,徐晃在武力应该是不敌关羽。 在赤壁之战后,华容道上,关羽拦截曹操众人,曹操身边有许褚、张辽、徐晃等大将,关羽出列,但众将皆不敢迎敌,才有关羽义释曹操。

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当徐晃率军来解樊城之危时,关羽并不惧他,只是因受箭伤才没有出战。若没有东吴的偷袭荆州成功,斩断关羽的后路,徐晃也只会坚守,根本就不敢派兵攻打关羽。

关羽箭伤一好,肯定就会带兵攻打徐晃,至于他们两军对战,胜败如何?我们很难想象。以关羽大军的气势,未尝没有胜利的可能。

东吴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与大将吕蒙商议,准备偷袭荆州。先以陆逊之计示弱于关羽,关羽果然中计,觉得陆口守将陆逊是个书生,放松了对东吴的防备。

吕蒙亲自率兵偷袭,将蜀国防守东吴的烽火台官兵缚倒,蜀军讯息顿时全失。吴军长驱直入,令烽火台叛军去叫开荆州大门,门一开,吴兵齐入,袭击了荆州,荆州归东吴所有。

东吴的偷袭,断了关羽的后路,截断了粮草,令关羽大军成为一支孤军,进退两难,致使攻取樊城之战功败垂成。

曹将徐晃配合东吴,领兵急战关羽,樊城守将曹仁也引军杀出城,与徐晃会合,两军夹攻关羽。 关羽不敌,引兵退往襄阳,路上得知荆州已失,公安傅士仁、南郡麋芳已降东吴,关羽旧伤迸裂,昏到在地。

这时关羽进退无路,前有吴军,后有魏军,打算率军夺回荆州,又遭兵变,只得暂去麦城避险,等待援军。

上庸刘封恨关羽骂他是螟蛉之子,不肯派兵增援。蜀国迁都成都,求援消息久送不到,关羽成一支孤军,无人可救,后中东吴埋伏,关羽、关平父子被擒,双双遇害。

我的总结:关羽在樊城之战之前,连擒大将,威名远播,战绩惊人,令曹军心惊。关羽的锋芒,逼的曹操有迁都的想法。若无东吴在背后偷袭,断了关羽的后路,蜀国应该能有更大的战绩。

徐晃大军,旨在抵挡关羽,并没有战胜关羽的决心,若关羽不受箭伤,也许早就攻取了樊城,根本就不会给魏国与东吴合谋的机会。

关羽,这颗三国最耀眼的将星,也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若无东吴和魏国的合谋,英雄也不会陨落。

蜀国的疆土在大将关羽的手上,将得到扩大。而蜀国与魏国的国力也将缩小差距,将更有希望占取中原,恢复汉室。

徐晃关羽哪个厉害-三国杀厉害的几个界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新闻热榜

热门游戏

精彩专题